壹、病历回顾
李女士身患荨麻疹已长达八年之久,曾在某省级医院血液病科住院,期间最终的治疗方案是建议她行血浆置换手术。
血浆置换示意图
血浆置换:是一种清除体内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,通过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如免疫复合物、自身抗体、毒素、冷球蛋白等,并调节免疫系统、恢复细胞免疫及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,达到治病的目的。
最终她拒绝了手术治疗,转而寻求其他治疗手段。
经人介绍,她抱着试试的态度来就诊。
自诉:起初是正值炎热天气之时到野外游玩,并未进食高蛋白食物,当晚即突感全身瘙痒难耐、风团、发热、颜面部浮肿,经送至医院就诊后病情得到缓解。
荨麻疹:风团、丘疹奇痒
苦恼
反复发作不愈
全身瘙痒难耐,
风团、发热、颜面部浮肿
中西医治疗
效果不佳
近年来反复发作,每次发作皮疹、风团症状相似,病情严重程度相近,服用过“麻黄桂枝各半汤、玉屏风散、小柴胡汤、补中益气汤”等中药。先后经西医、中药综合治疗后效果不佳。
常无明显诱因又突然发作,饮食不慎、天气变化时最明显,发作时全身风团、丘疹奇痒难耐,每日需服用西替利嗪分散片控制病情,否则必须立即至医院使用激素治疗及时控制,如此迁延不愈,很是苦恼。
平素自觉烦躁,口干欲饮冷水,夜间子时左右热势明显,天亮身凉,每晚需服用西替利嗪分散片控制,否则必然发作,不敢停药,睡眠一般,情绪波动大。刻下见:舌尖红,苔薄白少津,脉细稍数。
贰、中医证治
诊断: 瘾疹
(邪伏营阴)
治法:养阴清热、透邪外出
青蒿鳖甲
三剂药毕减西替利嗪为1/2片。
半月后二诊,自诉减服西药当晚感瘙痒、发热,但症状大不如从前严重,可耐受,遂持续吃半颗也可控制。夜间发热症状缓解,口干诸症减轻,睡眠深度增加。效不更方,继续原方口服6剂,同样第三剂药毕减西替利嗪为1/4片。
半月后三诊,夜间已无发热,自行停服西替利嗪(自诉仅吃了两次1/4的量,第二副药开始便自行停西药)也未见荨麻疹发作,十分满意。原方去鳖甲、青蒿、蝉蜕、薄荷,再服三剂,至今未再发作。
叁、按语
①本例患者有明显的诱因——感受温热邪气(炎热之时外出,汗孔开,温邪从皮肤肌表入)。
②温病学上讲“斑为阳明热毒,疹为太阴风热”,起病之初,皮疹尚在太阴肺卫,属风热犯表证,前后历经八年之久,此时温热邪气已经由肌表逐渐深入潜伏,由卫入营;
③夜间子时左右发热,天亮身凉,中医温病学派称为夜热早凉,是邪伏阴分表现;
④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说“入营犹可透热转气”(皮疹、风团、烦躁,眠差、口干、舌红脉细都是热邪伤阴的表现),所以治法上,一方面需要将潜伏的邪气引导外出,另一方面需要清营分热;
⑤《温病条辩》“夜热早凉,热退无汗,热自阴来者,青蒿鳖甲汤主之”,
《温热论》云:“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,心神不安、夜甚无寐,或斑疹隐隐……从风热陷入者,加犀角、竹叶之属……”犀角难求,则用银花、连翘、菊花、薄荷透热转气,用知母、石膏清气分热,诸药以清营养阴、透邪外出而起效。
肆、温病学简述
温病是指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,属广义伤寒范畴,以发热、热象偏盛、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,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是温病的辨证纲领。
温病学的理法被称为“羽翼伤寒”,其方药对诸如流行性乙型脑炎、流行性出血热、钩端螺旋体病、肠伤寒以及肺炎、麻疹等疾病的治疗,取得良好效果。本例便是卫气营血辨证的粗浅运用。
伍、荨麻疹
图片可能引起不适
向左滑动查看更多
慢性荨麻疹指的是以皮肤上突然起风团,色或红或白,发作无定处,骤起骤消,退后如常,伴瘙痒,易复发,病程≥6周。
是皮肤及黏膜中的小血管扩张或血管通透性增强所导致的皮肤疾病,风团、红斑等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临床表现。西药主要包括抗组胺药、白三烯受体相关抑制剂、免疫药物、环孢素、激素、过敏原免疫治疗等。
部分中药如牡丹皮、荆芥、蝉蜕能够抑制组胺以及慢反应物质等过敏介质的释放;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、抗过敏及抗炎功。
而这些中药正大量使用在治疗慢性荨麻疹过程中可以使IgE降低更多,中药又可以调节人体全身循环,改善免疫系统的紊乱,使免疫功能正常运作,慢性荨麻疹的易复发特性自然会改善,解决疾病带来的困扰。
参考文献:
[1]赵辨.中国临床皮肤病学[M].南京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0,742-744.
[2]陈秀英.慢性荨麻疹的西药治疗研究进展[J].按摩与康复医学,2016,7(15):9-10.
[3]王进,陈健.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[J].中华中医药学刊,2015,33(3):766-768.
供稿:钱昌盛
初审:周星宏
编辑:伍杰秀
终审:王亮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