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预防
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健康知识 > 疾病预防

入秋了,关节疼痛高发,中医教您如何养护

2024-10-23 11:01 发布人:小编 浏览:

近日,门诊来了好多叔叔阿姨、爷爷奶奶“关节疼痛又发作了”,“膝盖隐隐作痛”,“手酸到抬不起来”,“手脚麻木,感觉凉风往骨头里灌,尤其下雨天加重,影响活动和睡眠”等等之类……检查后大多数被诊断为“骨关节炎”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,在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预防和养护


图片




为什么入秋后关节疼痛高发?




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”,阐明了秋天的特点:秋季,自然界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,恰恰在这个时候,天高风急,地气清肃,中医五行理论认为,秋属金,为肺所主,筋属木,为肝所主,而金克木,故秋天肃杀之金气易伤肝木而伤筋。秋季由于早晚天气转凉,阳气渐衰、阴气渐盛,阴寒之气留滞于关节导致气滞血瘀,同时,秋雨常常绵绵不停,温度下降叠加湿度上升,会让寒湿之气有可乘之机,侵袭人体肌肤关节,引起骨关节炎的发作。




那么,如何在秋天养护肢体关节呢?





一、注意防寒保暖

古语有云,白露不露肉。秋天寒湿邪气逐渐加重,关节容易受寒,要穿长衣长裤了!尽量选择透气、保暖性好的衣物,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来增减衣物;脚部保暖很重要,选择穿厚底鞋或靴子,避免脚底受到寒湿而侵袭全身;局部关节部位的保暖可以用护膝、护腕、长袜或手套、围脖等;房间尽量朝阳、通风,多到室外晒太阳。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但是要避免直接对着冷风口或冷气流。做家务时也要尽量用温水,避免直接接触冷水。

图片

保养小妙招:每天晚上用40℃左右热水泡脚,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降低足部的肌张力,并促使头部的血液向下肢流动,从而放松全身,缓解腰背疼、骨疼,并能促进睡眠。

图片图片

二、保持适度运动

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,缓解关节炎症、改善心肺功能,缓解压力等。室外寒冷,习惯晨练的老人要等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后进行,尽量选择慢跑、缓步走、骑自行车、游泳、打太极、八段锦等节奏舒缓的运动,在做运动时要劳逸结合,锻炼时间每日30分钟左右,锻炼时以呼吸不急促、肌肉感到轻度酸痛,休息后可很快恢复为宜,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。如果选择登山,避免爬野山,并选择有缆车的景点,上山自己爬,下山坐缆车,减少膝关节的劳损。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多做一些简单的运动,也可以练习关节保健体操,保健操对预防关节痛有很大帮助。

图片

三、合理饮食

入秋后多食用一些温热性食物,如生姜、桂皮、辣椒、胡椒、热性水果(如樱桃、番茄)等,这些食物有助于祛寒暖经、舒筋活络,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不适感。补钙也很重要,多吃牛奶、蛋类、豆制品、蔬菜和水果,必要时要补充钙剂,同时,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、维生素D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食物,维生素C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物质,可以帮助减轻风湿病患者身体的炎症症状,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吸收和骨骼健康,对于风湿病患者尤为重要,如鱼类(比如三文鱼、鳕鱼)、蛋黄、豆类等。建议多食用新鲜水果(如柑橘、草莓、猕猴桃等)和蔬菜(如西红柿、菠菜、花椰菜等);此外平时还要多增加维生素、矿物质、镁、锌等多种元素的摄入,在饮食上要做到均衡饮食,饮食要多样化。

图片

三、中医特色治疗

中医上讲肝主筋、肾主骨,中老年人肝肾之气亏损,筋骨得不到肝肾之气濡养,所以易发骨关节病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有效的中医特色疗法。

1.艾灸 艾灸督脉、足三里等部位可以起到温经通络,驱寒散邪的功效;

2.穴位按摩 经常按摩以下穴位,可以调和阴阳、扶正祛邪、保健治病。百会穴:按摩百会穴能有效缓解颈椎病症状;关元穴:按摩关元穴有补肾壮骨的作用,适用于腰膝酸软、腰腿疼痛等病症;三阴交穴:按摩三阴交穴可以令下肢有力,具有补益肝脾肾,健步强身的作用;足三里穴:经常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摩,对于一些膝关节有疼痛的人群来说,具有极好的缓解作用;委中穴:俗话说:“腰背委中求”,按摩委中穴可缓解腰、脊、背痛、坐骨神经痛及背侧下肢活动不便等症状;涌泉穴:刺激涌泉穴,可补肾之阳气,以此扶正固本、强筋壮骨。

图片

图片

健康小贴士:骨关节疾病“三分治,七分养”,有正确的生活方式,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,积极做好预防工作,保养得当可以安稳度过寒秋。如果出现疼痛、关节僵直、肿胀、关节活动困难等病症,应及时就诊,早发现早治疗最重要。

供稿:赵   博

初审:吴晓尧

编辑:杨学熙

终审:周桂花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用药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