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重在养肝
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肝主疏泄,调畅情志,肝失疏泄,则易烦躁易怒、抑郁、不思饮食、失眠等。春季养肝要尽量保持心情愉悦,避免恼怒,顺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,注重调养情志,从而使肝气调达,气血舒畅。春季肝气当令, 肝的功能偏亢, 酸味入肝,吃酸味食物能加强肝的功能, 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,酸味还具有收敛之性,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,故在饮食上应注意“少食酸、多食甘”,少食梅、山楂、橘子、柚子、柠檬、石榴、木瓜等酸味果蔬,可进食“大枣、山药、枸杞、小米、莲子”等甘味食物以养脾胃之气。肝主青色,因此要多吃绿色的具有辛甘发散功效的食物,如豆芽、香菜、洋葱、菠菜、芹菜、芥菜、韭黄、韭菜、草莓、樱桃、桑椹等。
二、防寒保暖
2月4日立春,预示着冬天结束,天气日渐转暖,阳气逐渐回升。春季气候变化大, 天气乍寒乍暖,过早、过快减少衣物,很容易感受寒邪,易患感冒、气管炎、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,民间有“春捂”之说,注意“上薄下厚”,可以先减一些上衣,下装晚些减,这样有助于养阳气。若天气明显转热,建议简穿,以免“捂”过了头,发生中暑。
三、春夏养阳
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”。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,人体应该顺应这一自然特性,注重养阳,养阳的关键在“动”。
动升阳。积极到室外锻炼可以促进气血运行。但是,春练“不宜太早”,防止因早晨气温低、雾气重而患伤风或寒湿病证,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;“不宜空腹”,早晨血流相对缓慢,体温偏低,在锻炼前应喝些牛奶、蛋汤等热汤饮;“不宜剧烈”,运动要舒缓,晨起时肌肉松弛、关节韧带僵硬,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、活动关节,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。运动后“不宜带着汗洗澡”,以免出现汗疹或关节疼痛等病证。
四、勤梳头
《黄帝内经》曰: “头者精明之府”,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。嵇康在《养生论》中指出: “春三月,每朝梳头一二百下,寿自高”。手、足三阳经均循行于头面部,所以头部又称为“诸阳之会”。勤梳头有宣行郁滞、疏利气血、通达阳气、抵御外邪的重要作用,不但有助于驱散头部的风湿病邪,促进头部气血运行、营养毛发、减少白发、防脱发,对于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等引起的眩晕症有特殊的功效。
梳头的方法,宜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,然后再从左、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。梳头时用力要均匀,速度宜缓,1次梳50 - 100下,头皮微热即可,梳头时将身体向前屈或向后仰,以促进血液循环,这样效果会更好。梳子,以牛角梳、木梳等不会产生静电为佳,梳齿疏密适中,齿端不能太尖锐,且要时时保持梳子的清洁。
五、要防“传染病”
春季要防病保健。特别是初春, 天气由寒转暖, 各种致病的细菌、病毒随之生长繁殖。温热毒邪开始活动, 流感、流脑、麻疹、猩红热、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。在预防措施中, 要注意常开窗,勤洗手;均衡营养,夜卧早起、户外锻炼,提高机体的抵御能力。此外, 注意口鼻保健, 阻断“温邪上受, 首先犯肺”之路。
立春时节若感受风寒、寒湿、湿热等病邪,若您和您的家人出现关节屈伸不利、关节疼痛或类风湿关节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颈椎病、肩周炎等疾病发作,亦或因气候干燥导致干燥综合征加重,感受寒湿导致硬皮病、皮肌炎等疾病病情加重,可至临沧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进一步中西医结合诊治。咨询电话:0883-3064936。